-
【鄠邑区招商】西部最先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助力鄠邑区产教融合新高地
在西安市鄠邑区招商引资的持续推动下,一座标志着西部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里程碑的实训基地正式落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发那科产业学院,通过整合国际领先技术资源与职业教育优势,为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军工产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一、国际技术龙头与职业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作为日本发那科与北京机床研究所合资企业,是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者。此次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依托发那科在数控系统、机器人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技术积累,打造了涵盖技术培训、应用研发、创新协同的三大中心。捐赠的价值超千万元实训设备与课程资源,显著提升了实训基地的硬件水平。 二、构建西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核心枢纽 该产业学院聚焦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管理等前沿方向,创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与真实生产场景实训,学生可掌握从编程调试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技能。陕西省教育厅指出,此举填补了西部高端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白,直接服务于区域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重点领域。 三、产学研协同推动军工装备技术升级 作为国家级军工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基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联合发那科开展军民融合项目攻关。产业学院设立的产教协同创新中心,已启动智能检测装备、高精度数控加工等6项校企联合课题,相关成果将优先应用于军工配套企业。西安市工信局强调,这种“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转化”闭环模式,对提升装备制造自主可控能力具有示范意义。 四、强化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 鄠邑区作为西安市“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已聚集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该实训基地的投运,进一步补强了从技术研发到技能供给的产业链生态。据鄠邑区发改委透露,后续将依托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与工艺升级支持,预计三年内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 该项目的落地彰显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西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产教融合范式。随着后续二期工程的规划实施,这一平台将持续释放技术溢出效应,助推区域先进制造业能级提升。
2025-07-26
-
【鄠邑区招商】鄠邑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
鄠邑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集中开工的11个重点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城建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领域,凸显鄠邑区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系统性布局,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鄠邑区将先进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驱动力,二季度集中开工的5个制造业项目涉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与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做强实体经济”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通过引入技术密集型产业,鄠邑区逐步改变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的现状,形成产业链条完整、技术水平领先的产业集群。生态环保项目的同步推进,体现了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协同性,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下对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 二、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鄠邑区实施的5个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古城小区老旧改造等“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直接回应了西安市关于城市品质提升的总体部署。此类项目不仅改善民生,更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升级提供硬件支撑。鄠邑区将基础设施投资与产城融合相结合,参照《西安市城市更新办法》相关标准,推动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空间布局深度匹配。 三、统筹项目布局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鄠邑区二季度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显示,其资源配置向制造业与生态领域倾斜,这与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形成联动。91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的梯次推进,构建了“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动态管理机制。鄠邑区发改委公开信息表明,项目筛选严格遵循“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确保投资强度与产出效益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 四、创新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鄠邑区建立重点项目专班制度,提供从审批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实践了陕西省“营商环境突破年”的具体要求。通过简化流程、强化要素保障,项目平均落地周期较以往缩短20%。鄠邑区还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良性循环。 鄠邑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升级的双轮驱动,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化城区的转型。这种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统筹经济社会多维目标的发展路径,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2025-07-1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